第431节 九月风暴 5(2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8rca.com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胡宗南连连点头:“当然!当然!”

陈明仁也点点头,然后话锋一转:“那好,请胡钧座将你部一半的重武器、弹药以及大部分的汽车、驮畜都转给我部。”

正在喝酒的胡宗南差点儿被酒水呛到,他随即醒悟,自己上了陈明仁的大当。

在胡宗南的极度不情愿和极度懊恼中,第17师毫不客气地把第34集团军来了一个“清仓大处理”,半抢半要地拿走了第34集团军一半的重武器和弹药,以及几乎全部的汽车和驮畜,顺便还把第34集团军在西安一带的几座军械库都搜罗一空。对此,冯圣法有些不安,他问陈明仁:“军座,咱们这样...不好吧?”

“怎么不好了?”陈明仁冷哼一声,“这个所谓的‘天子门生第一人’反正不干实事,那些枪炮弹药汽车骡马放在他手里也是浪费!我们就要长途作战,拿了,既是天经地义也是物尽其用!”

冯圣法艰难地道:“可是...胡宗南毕竟是委员长最宠爱的学生和心腹爱将,我们这么做,他肯定背后打我们的小报告。”

陈明仁哈哈一笑:“我的冯师座,我们的后台是谁?是二公子!胡宗南在委员长心里能比得上二公子?再说,我们拿下新疆,委员长‘龙颜大悦’,嘉奖我们还来不及,怎么会处罚我们?”他收起笑容,神色认真地道,“军械物资多多益善,我们这么做也是为更好地完成收复失地的任务,并且让弟兄们少流一些血,只要能做到这两点,我就是受处罚也值了!”

第17师从山西移师到陕西的路上会经过河南,经过蒋鼎文和汤恩伯的地盘,最后进入胡宗南的地盘。陈明仁依次见到蒋鼎文、汤恩伯、胡宗南时都故意地套他们的话,到了西安,他先是“抢了”胡宗南大批的军械物资,同时命令在后面负责后勤事务、后续部队的副军长陈安宝,对蒋鼎文和汤恩伯也“下手”,抓住他们的话柄,强行索要大批的军械物资。对此,蒋纬国和汤恩伯都跟胡宗南一样哑巴吃黄连,他们即便向蒋介石告终,也没办法“讨回公道”,因为陈明仁是蒋纬国的人,蒋介石当然不会处罚陈明仁,再加上第17师确实需要那些军械物资,所以蒋介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第17师一路从山西开拔到陕西,顺便敲了一路竹杠。靠着这个办法,第17师的军械弹药和军用物资得到了极大的充实,战备辎重因此而更充足。

8月18日晚上,第17师正式从西安出发,为了保密,全师昼伏夜行,并且对外使用的是胡宗南部第34集团军第1军的番号,一路飞沙走石、风尘滚滚。全师三万余官兵,有的坐汽车,有的骑马,有的骑自行车,全速地一路向西,轮番休息,换人不换车,人歇车不停,三天内行军两百多公里,从陕西省进入甘肃省,抵达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,马家军接应部队已经在这里等待着了。

马家军常年盘踞西北的宁夏、甘肃、青海三省(也曾向新疆、西藏等临近省份进行过扩张),是回族地方军阀割据势力,主要首脑共有四人,马步芳、马步青、马鸿逵、马鸿宾,并称“西北四马”,不过,因为马步青的实权已经被马步芳架空了,所以有时候也被称为“西北三马”。马步芳和马步青的地盘主要在青海省,也控制着少部分的甘肃省、藏区,马步青、马步芳是兄弟俩;马鸿逵的地盘主要在宁夏省(此时的宁夏省比后世要大得多,还包括后世内蒙古西部地区),马鸿宾的地盘主要在甘肃省(甘肃省不完全是马鸿宾的地盘,国民政府在甘肃省占据着主要统治权,马鸿宾只是分一杯羹,他的势力也有部分是在宁夏省,但遭到马鸿逵的排挤),马鸿逵和马鸿宾不是兄弟俩,两人的父亲是兄弟俩。对于马家军,蒋介石基本上没有进行过打击,一是因为他鞭长莫及、分身乏术,二是马家军不反对蒋介石,三是马家军的政治意图就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马家军不反蒋介石、不反国民政府,更没有桂系那种问权中央甚至取代蒋介石的政治野心,并且,马家军素来积极地追随蒋介石“剿共”,蒋介石对此很满意,所以对马家军称霸西北采取默认态度。不过,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,作为一国领袖,蒋介石不可能容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去,实质性统一全国是他此时的目标。

接应第17师的马家军人员是“四马”里的马步青和马鸿宾,马步芳、马鸿逵并没有来,原因也很简单,在青海马家军集团里,马步青虽然是马步芳胞兄,但在权力斗争中输给弟弟,沦为了一个木偶傀儡,此次,南京军精锐之师开进西北,难免“来者不善”,马步芳也怀疑自己亲自过去接应会有去无回,所以就派出亲哥哥出面,这样,一来表示隆重,毕竟亲哥哥在名义上分量很重,二来真有什么三长两短,也是马步青倒霉;马鸿逵跟马步芳是一样道理,猜忌南京军,不敢亲自过来;至于马鸿宾,他没法躲,他的势力大部分在甘肃,他还是此时甘肃省主席,作为甘肃“地主”,不对经过甘肃的中央大军尽到“地主之谊”显然说不过去。

一番双方都没有当真的客套话后,陈明仁直奔主题:“马督办(马步青,此时是河西走廊的交通督办,负责修建河西走廊的公路)、马主席(马鸿宾),宁甘青出动了多少人马?”

“四个骑兵旅。”马步青回答道,“两万骑兵。”他随即补充道,“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,另外,中央要求的三万多匹驮畜、一万多头牛羊在准备中,预定期限内肯定全部就位。”

陈明仁点点头:“辛苦了。”他随即乘车巡视了一下在天水郊区集结着的马家军四个骑兵旅,确实都是精锐,战马健壮、骑兵彪悍,装备也很令人满意,重武器不多,但轻武器一应俱全。

“看来,四马没有糊弄我们。”冯圣法轻轻地松了一口气。

“那当然。”陈明仁轻哼一声,“二公子可是下了血本的。”

西北和新疆自然是骑兵大展拳脚的理想舞台(也是装甲兵的理想舞台,就像隆美尔在北非,但南京军目前没有那个本钱),所以,为了让这场远征新疆的军事行动不受到马家军反对或阻挠,得到马家军的配合、马家军骑兵的助战、马家军提供驮畜以及用于肉食的牛羊,蒋纬国确实下了血本,用几百万美元喂饱了四马,邀请马家军出动“得力部队”协助南京军,为防止马家军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,用老弱病残进行敷衍,蒋纬国额外进行了悬赏,马家军出动的骑兵部队在战场上杀敌越多,四马就能得到越多的资金奖励(一颗敌军人头价值五十美元)。很显然,四马若用老弱病残兵卒进行敷衍,肯定没法在战场上赚到蒋纬国更多的钱,所以确实都出动了精锐部队(肯定不是他们全部的精锐)。四个骑兵旅,两个来自马步芳和马步青(其实就是来自马步芳),一个来自马鸿逵,一个来自马鸿宾,都是骁勇劲旅。三万半机械化的南京军,再加上马家军的这两万精锐骑兵,一举平定新疆的胜算自然大大增加了。

河西走廊上,马蹄隆隆,大军如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