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九章、广州之战(1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8rca.com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武昌府。

看着从前线传来的战报,朱景逸是喜忧参半。

官军在广东发起反攻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

团练大军组建完成后初见成效,湖南团军现在已经增援了常德战场,其他地区团军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

这些以地方宗族为纽带,组建起来的部队,战斗力虽然赶不上朝廷的精锐,却也比卫所兵强上不少。

团练大军的加入,大大缓解了他手中兵力不足的压力。

除了这些消息,同样还有一堆噩耗。

先是长沙王被俘后自杀,许多宗室子弟在白莲教蛊惑下,加入了造反队伍中。

接着江西战场一败涂地,叛军杀入了江南地区。朝廷的财政收入,遭受了严重威胁。

朝中弹劾他的奏书,能够堆满一间屋子。

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湖广、江西、云贵、两广、福建籍官员的杰作。

很明显他这位阁老的表现,没有令士绅们满意。

为了镇压叛乱,三番五次向下面摊派战争经费也就罢了。关键是拿了大家的钱,战场上依旧在失败。

大家对他的军事水平产生了严重怀疑,认为他无法主持平叛大业,希望朝廷能够更换得力干将。

能够保住位置,除了阁臣的特殊性外,更多还是永宁帝的面子。

首位亲点入阁的阁臣,如果是一个废物,这让皇帝的脸往哪儿搁。

不过在残酷现实面前,面子是撑不了多久的。倘若他一直没有作为,进昭狱是迟早的事。

“安大人,广东已经陆续被官军收复多地,你这广东巡抚不回治下主持大局,怎么还在这里?”

军事会议上,朱景逸的第一把火,就烧到了广东巡抚身上,迁怒的意味十足。

导致这一切的原因,主要是下面闹饷导致的。

广西、福建、广东三省的官军,一起弹劾他克扣军饷、贪墨军需。

这种事情,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。

文官督师从军饷中捞钱,在大虞朝是公开的秘密。

下面的将领,想要领取钱粮,必须要讨好统帅三军的文官。

这是以文御武制度下,必然发生的事。正是这些限制,才能够更好的拿捏前线武将。

倘若朝廷的军饷,能够一直足额发放,文官督师们手中的权力必然大减。

想要对武将呼之即来,挥之即去,那是不可能的。

为了压制武将,即便是存在一定的贪墨,朝廷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
下面的将领,纵使受了委屈,也只能忍着。

这种多省文武集体弹劾督师的案例,在大虞历史上寥寥无几。

想想朱景逸就觉得憋屈,自己为了拉拢人心,可没有砍文官们的待遇。

虽然削减了下面的待遇,但默认的漂没也增加了。中间经手的文官,收益不减反增。

按理来说,这些人拿了他的好处,应该坚定维护他这位舍得分好处的阁老才对。

结果现实却恰恰相反,仅仅因为几道军令,就让这些家伙同下面的武将站在了一起。

涉及到的官员太多,朱景逸也拿他们没办法,只能将怒火发泄到广东巡抚身上。

理论上来说,现在广西和福建的官军都在帮他们打仗,让广东巡抚衙门承担军费开销也是合理的。

“阁老,广东重建的经费,朝廷尚未批复下来,各地的官员缺额也没有补充,下官就算是到了广东也就一光杆巡抚。

受战争的影响,广东各府的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。现在是饿殍遍地,您赶紧拨付一些钱粮吧!”

安庆丰当即卖惨道。

广东巡抚可管不了福建和广西的客军,如果手中没有钱粮,人家可不会买他的账。

唯一的一支广东兵,也是隔三差五向他要粮要饷。

现在双方隔的远,他还可以敷衍。一旦到地方上赴任,那就推脱不下去了。

下面的兵痞闹了起来,可不管巡抚不巡抚,不让人家吃饱饭,巡抚一样能给干报废。

因闹饷导致的事故,大虞朝已经发生过无数次。为此丢掉小命的官员,也不是一位两位。

“哼!”

“满脑子就知道钱粮,可曾想过朝廷的艰难!

朝廷任命你为广东巡抚,是让你去解决问题的。

如果什么事情都解决不了,事事都依赖朝廷,那么要你何用?

亏你还饱读圣贤书,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。死皮赖脸的在这里索要钱粮,简直就是丢尽了我们……”

朱景逸当即怒斥道。

钱粮他也一样缺,真要是手中有足够的钱粮,他何必要去做恶人呢!

前面的开源节流,本来是为了降低开销。

万万没有想到,因为操作失误,最终开销没有降下去,反而降低了收入。

叛军每肆掠一地,他能够截留下来的税款,就会减少一份。

官军收复的失地不少,可这些遭受战火的土地,根本搜刮不出钱粮来。

以广西地区为例,巡抚衙门为了减少开销,连负责征税的衙役都懒得养。

税款,那是一个铜板都没有。

一应费用开销,全部向朝廷伸手。

上面的拨款没下来,地方上的官员就摆烂。直接把治理工作丢给了军方,对民间采取无为而治。

从效果上来看,暂时还算不错。

没人下去收税,也没人去征召徭役,就连收租子的地主老爷也不见了。

除了略微有些不适应外,军管制度广受底层民众的广泛好评。

最早收复的州府,在经历几轮收获之后,现在已经恢复了几分生机。

不过这还远远不够。

哪怕和平年代,广西的税款也养活不了官僚系统。仅仅一个残破的廉州府,这才能收几个钱。

广西巡抚衙门的官员,也打过地方上税收的主意,不过权衡利弊之后还是放弃了。

收到的钱,都不一定够养活下面的吏员。万一搞出乱子来,那就得不偿失。

广东的情况看似好了不少,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民间一样搜刮不出钱财来。

朱景逸让安庆丰自己解决钱粮问题,摆明就是在甩锅。

哪怕不顾后果的搞钱,最少也要等官军收复广州之后,重启对外贸易。

……

肇庆府。

一觉醒来,敌人从城中跑了,搞得李牧很是无语。

贼军跑的太快,大军尚未开始围城,就没影了。

犹豫了再三,李牧还是决定放叛军离开。

敌人不战而逃,无疑是一个好兆头。

开了这个先例之后,其他叛军遇到大军攻城时,就多了一个选择。

收复城池是真的,军功就到手了。歼灭多少敌军,完全是他说了算。

反正现在的朱阁老吝啬赏银,取得的首级多寡,没有先前那么重要。

叛军本来就不值钱,朝廷不会在意歼灭的叛军人数是一万两万,大家更在意的是战线。

“大人,广东巡抚安大人到任了,张巡抚请您过去赴宴。”

亲兵的话,把李牧从沉思中拉了出来。

最近他一直忙于军事,根本没精力关心广东巡抚什么时候到任。对这位安巡抚,他也没有任何印象。

“告诉张巡抚,我会准时参加宴会。

派人打听一下,这位安巡抚过来赴任,带了多少钱粮。”

接过请帖之后,李牧当即回答道。

盯着钱粮看,确实现实了一点。

可是没有办法,战争的消耗太大了。

战争进行到现在,他不仅没有赚到,反而连转包矿产赚取的利润都搭进去了不少。

现在朱阁老把战略重心放在了湖广、江西,钱粮自然也是向两地倾斜,广西能够分到的资源就更少了。

钱粮拨付不到位,偏偏还不断下令出兵,完全没把人命当成一回事。

如果不是朱景逸做得太过分,两广福建三省的官员,也不会一起弹劾他。

在收复三府一卫后,下一步就该收复广州城。

帮忙拿到了这么多地盘,找广东巡抚要点儿工钱,也是应该的。

两广福建连成一片后,大虞在华南地区的战略已经活了。

后续的平叛大战,李牧已经无能为力。

朝廷的钱粮跟不上,三省十几万大军每天的钱粮消耗,不是他能够解决的。

再想发起进攻,最起码也要拖到秋收之后,才能够筹集到足够的军粮。

……

“恭喜李指挥使收复肇庆府,又为朝廷立下一大功!”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