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 抓着老牛往死里用(2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8rca.com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现在要招一百多人,那还不得挤破头。

农场的工人在上蹿下跳,谁家没个穷亲戚;能跟姜宁说上话的,直接给他打电话,就连姜爸姜妈都不安稳,消息刚传开,就有人直接上门。

这是回来的第三天。

中午吃过饭没事干,张玉兰和姜有信就领着大孙女去小区广场玩了一会,和相熟的爷爷奶奶们唠唠嗑,看着大孙女和小区的一群孩子们玩,顺便收割一波羡慕。

下午四点半的时候,才准备回家做饭。

家里的大蒜没有了,姜有信就去了六号楼。

准备从大儿子家拿几个大蒜。

张玉兰带着孙女先回家。

到了门口,才发现家里有人来了。

一对四十来岁,风霜满面的夫妇站在门口。

手里拎着两样礼品,似乎已经等了很久了。

看到两人站在自家门口,张玉兰就问了声:“你们走谁家?”

妇女挤出笑容:“嫂子,我是春梅。”

张玉兰就挺懵:“哪个春梅,你认识我吗?”

妇女有点尴尬,连忙道:“认识啊,我是周建雄的小女儿。”

张玉兰愣了下:“你是小舅家的梅子?”

妇女连连点头:“是啊嫂子,是我。”

张玉兰也有点尴尬,这事儿闹了,亲戚上门居然不认识,且好像在门口等了很久,连忙开门,把人让进屋,让到沙发上坐下,给泡了杯茶,陪着聊了几句,姜有信也回来了。

看到家里有人,还意外。

觉的妇女有些面熟,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。

正准备打招呼。

妇女已经起身:“小哥我是春梅。”

姜有信愣了下,叫他小哥的不多,瞬间想起来,这不是小舅家的梅子嘛,快四十年没见了差点就没认出来,还是小时候见过几次,那时还是个黄毛丫头呢!

一转眼过四十年了,物是人非啊!

姜有信招呼着重新坐下。

周春梅介绍了一下男人,他老公,是个西疆人。

姜有信问:“你们不是在西疆吗,什么时候过来的?”

周春梅一脸的愁苦:“十月份就来了,这两年西疆也不好挣钱,老家还有一些地,大哥让我们回来包一些地种,但赵成旭不太会种地,还要花钱置办东西,不好种。”

姜有信道:“地确实不好种。”

周春梅挤出点笑容:“三十多年没见,小哥比我还年轻了。”

姜有信呵呵道:“老了,年轻什么啊,也就今年才闲下来。”

周春梅羡慕道:“还是小哥和嫂子过的好,听说你们都去外国了。”

姜有信道:“都是儿子屁事情多,孩子上个学非要送到外面去,好不容易闲下来,还得去国外给人家当牛做马,哪有个清闲的时候。”

张玉兰洗了个果盘,也坐在一边。

偶尔才插上一两句。

周春梅年轻的时候去了西疆打工,在那边嫁了人安了家,姜爸都三十多年没见了,张玉兰当然也没有见过,只是听说有这么个亲戚,但从来没见过。

聊了半个小时,叙完了家长里短。

姜有信才问了一下:“你们今天过来没啥事吧?”

周春梅一脸愁苦道:“听六哥说小哥家的农场招工,他让我们来问问小哥和嫂子,看能不能把我们招进去,在农场干活。”

姜有信道:“农场是姜宁的,我管不到他的事,他也不让我和你嫂子问农场的事,我给你打个电话问问吧,行不行的我也不敢保证。”

周春梅挤出丝笑脸:“小哥说行那肯定行。”

姜有信摇摇头,也不想多说什么。

拿了手机,就给儿子打电话。

姜宁接到电话,一听就知道亲戚在旁边。

当然是同意了,该给老爸面子的时候必须给。

回头就找老杨商量,这样子不行。

全是托关系的,别说他和老杨了,就是下面的职工都上蹿下跳的,都想拉人进来,有的想把老婆给弄进来,有的把想兄弟姐妹或者亲戚弄进来,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

就连王强都跑来找老杨,想把老婆从新城酒店调来农场。

还有那位被老杨赶走的表舅,也找其他表舅来说情。

“这样子不行。”

老杨忧心忡忡:“以前是没办法,刚建场那会不好招人,要照顾的亲戚也多,现在不一样了,可不能什么歪瓜裂枣都放进来,现在的职工年龄普遍偏大,好多人干活都不行,得招点年轻的进来,把职工年龄优化一下,一些年龄大的岗位也要调整了。”

姜宁道:“该照的还是要照顾的,你那有几个要进来的?”

老头说:“五六个,都是以前的老朋友托关系,不太好拒绝。”

姜宁道:“我这一堆呢,估计得有几十个。”

老头比较头疼:“下面的职工呢,都有说情的,这口子可不能开,开了就堵不住,只要一个没照顾到,到时就会有人有怨气,骂不公平。”

姜宁点着头道:“那就谁都不要照顾。”

老杨道:“你大姨父和小姨父呢,都有亲戚想照顾。”

姜宁顿时头大,搓着脑门想半天,划定标准:“大姨父和小姨父一人给一个名额,要给定下标准,超过五十的不要,女人也不要。”

老杨点头:“女人确实不能要了,食堂的人太多了。”

姜宁又想甩锅:“你老人家辛苦一下吧,这点小事我就不操心了。”

老头勇于担当:“交给我吧,这也不是大事。”

姜宁就再没管,除了实在没法拒绝的那部分,但凡有人找到他这里,就给老杨推,让找老杨,老同志世事洞明,该照顾的就照顾,该推的就推。

场里的职工不好找姜宁,都去找老杨。

结果一个也不通融,本来职工私下都叫他杨老黑。

这下是更黑了。

姜宁有时觉的,老头马上就六十岁了。

还让老人家背这种黑锅有点不太厚道。

但问题是,除了老头没人愿意给他扛这种锅,换了别人,绝逼把火力往他这转移,不会把麻烦揽到自己身上得罪人,孔芳菲够上劲了吧,也没有这种觉悟。

不要说底下的职工。

就是孔芳菲都有亲戚要照顾。

老杨给她否了,孔芳菲就觉的老领导太不近人情。

虽然不好腹诽,但心里不点不痛快是肯定的。

老头语重心长:“小孔,你在农场时间也不短了,还没想明白吗,能力是一方面,最重要的还是原则,我们天天说担当,什么才是担当?不想得罪人,遇到问题就推给老板,你觉的这样你能进步吗?”

孔芳菲点点头:“我知道。”

杨老问:“知道不行,还得能做到,你能做到吗?”

孔芳菲语气挺艰难:“老领导,我和你不能比,我没有你的资历阅历人脉和威望,好多事情我顶不住。”

老杨道:“怕什么,人在社会上拼搏,就如同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想进步,不想得罪人怎么行,你拿的是老板的工资,真有事老板自然会给你说话,被人骂两句又怎么了,你现在的资源和人脉都是农场给你的,如果离开了农场,你觉的这些资源和人脉还有用吗?”

孔芳菲愣了愣,思考了起来。

老同志也算是苦口婆心,推心置腹了:“正因为你年轻,工作时间太短,没有我的资历人脉,更应该珍惜机会,想让老板真正的重用你,就必须得有替老板分忧的担当意识,如果你想借着农场这个平台,跳到一个更高的平台,就更得有担当意识,不然谁会欣赏你。拉几个大客户只能说明你能力还不错,适合干个销售经理,但那不是担当。”

孔芳菲一下子悟了:“谢谢老领导,我明白了。”

老杨挥了挥手:“明白了就去工作吧,不要给我添麻烦,也不要给老板添麻烦。”

……

办公室连夜加班重新制定了招工标准,发布了出去。

超过四十岁的不要,有病的不要,有一技之长的优先等等。

都不用打广告,关注的人自然会到处转发。

各种微信群里都在疯传。

符合条件的在摩拳擦掌,忙着体检弄简历。

不符合条件的则在扼腕叹息。

过了两天,农场的招工正式开始。

为了方便,把招聘地点放在新城酒店。

借用了个小会议室,办公室的几个人全部上阵。

老杨和孔芳菲也去现场看着。

九点刚过,就涌进来一堆人。

办公室的三个员工各管一摊,一个人负责登记收简历和体检报告等,一个负责检查资料筛选,另一个负责面试,奈何来的人太多,不但把小会议室挤满。

过道里更是排起了长队。

一直排到楼下。

搞的酒店都不得不安排人帮忙给维持秩序。

大多数人脸上写满忐忑,还有种患得患失。

来应聘的有中年人,也有年轻人。

老杨转了一圈,随意挑了个排队的年轻人:“我看你的简历。”

年轻人看了眼,就把简历递给他。

老杨接过来扫了眼,问:“你是研究生?”

年轻人点点头:“是的。”

老杨就问:“准备应聘什么岗位?”

年轻人说:“保安。”

老杨那个惊呆:“研究生怎么应聘保安,你怎么想的?”

年轻人不以为意道:“能挣到钱就行了,研究生还当保姆呢,当保安怎么了。”

老杨道:“我不是说研究生不能当保安,农场还有其他岗位,你学历有优势,为什么不争取其他岗位,好不容易读了研究生,你不觉的当保安浪费学历吗?”

年轻人道:“不想和别人卷,我觉的当保安就挺好的。”

老头无话可说,实在不理解现在的小年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