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你对自己的看法笃信不疑吗(2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8rca.com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1.4 即使只有片段,我们也能做出完整的判断

除了图形,人们对其他不完全事物的认知,也会受到完形优先效应的影响。例如以下情景:

假设你正开车在一条你从来没有去过的路上行驶,路的两旁种有一些高大的茂盛的杨树。沿着这条路走,你看到了一个岔路口。其中,右边的路口旁立着一个标杆,标杆上有一个八边形的红色标志,上面写着白色字母“st_p”,树枝和树叶把“t”和“p”之间的部分遮挡了。这时,你会想到什么?会怎么做?

绝大多数人都会从自己的这些感觉中建构一个“禁止通行”(“stop”)的路标,并合适地做出反应——原路返回,或者向左边的岔道驶去。

可见,在“完形优先效应”的作用下,人们即使只获得了部分信息,也会作出较为完整的解释。

1.5 完型优先效应的根源:认知的四条规律

之所以会出现完型优先效应,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认知通常会遵循以下四条规律:

(1)同域律,即观察者倾向于把属于同一区域或范围的元素看作一个整体。

(2)连通律,即观察者有一种把任何均匀的、连通的区域(如点、线或其伸展区域)看作一个单元的倾向。

(2)连续律,即观察者倾向于把那些变化最小、阻断最少或圆滑的曲线视为一个整体。

(4)闭合律,即观察者倾向于把不完全的图形补充为一个完全的图形。

在这四条规律的作用下,人们在认知客观事物时,会倾向于主客体的统一性,即将原本并不完整的客观信息,根据以往的经验,附加一些主观的要素,作出全面的、完整的而可能有违于事实的解释。

因此,我们在认识世界上存在的各种事物时,应该客观地面对看到的或听到的信息,尽量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断,以保持信息的客观性。

1.6 生活启示

在完形优先效应的作用下,人们所感知的信息,也许并不是客观存在的,只是他们自己构建的知觉经验罢了。而所谓的事实,也只不过是人们将从外面世界里所获知的部份信息,赋予他们自己的意义而已。